各省公布高考录取分数线之后,高分学生的新闻接连不断。近日,广州一名环卫工人的儿子高考考了687分,目前已经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环卫父亲老罗接受采访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科大都曾来打电话询问。老罗表示:“就算贷款、卖房也会一直让他读下去。”
罗同学考取高分,哪怕不相干的外人,听了也会觉得高兴。要知道,2023年广东高考报名人数接近74万,高考600分以上的有3万多人,搁在这么多人当中,罗同学的高考成绩都属于第一梯队的上好学生。罗同学的父亲有理由为儿子感到骄傲,举全家之力供儿子上学的决心,也是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
然而,这条新闻在社交媒体传播并被解读时,出现了三个很奇怪的聚焦点。
一种是替人家选学校瞎操心的,说小罗选择上海交大不明智,应该选择什么什么大学;第二种是批评老罗见识浅,纷纷说上大学不需要贷款,有各种助学金之类;还有一种更扯的角度是,认为报道不该提“环卫工”这个职业,说这样是蹭流量,其画外音是“环卫工的儿子,怎么能考那么高的分数”,透露着一股歧视意味。
考虑到人家小罗已经决定了上海交大,操心他上什么大学的网友暂且可以放下。至于自认为比老罗有更多见识,更懂中国大学助学金制度的,也不用急切地显示自己是“懂王”的优越感。单说这第三种角度,报道强调小罗出身环卫工人家庭,很正常,不是歧视更不是蹭流量,这是底层励志的善意角度。
作为环卫工人的老罗,培养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是相当不容易的。很简单,如果做环卫工是老罗的主要经济来源,以这一行的收入来讲,哪怕待遇再怎么提高也是有限,这就意味着投入小罗的资源不会特别多。如果小罗认定“环卫工人儿子”这个身份,很难跟条件好的家庭竞争,也会影响他对自己的预期。从高考成绩看,这些现实的可能影响都没妨碍他,这是叫人欣慰的。
说远一点,曾有一份统计数据,说我国最好的几所大学中,来自农村、底层工人、一般家庭的大学生占比非常少,然后得出的结论是:寒门难出贵子。再延伸下去,有人就说高考再也无法改变命运,或者说知识无法改变命运之类。总之一句话,普通人家的
孩子,很难指望高考来实现阶层跃迁。
这些从一些数据就得出“高考不公”“读书无用”等观点,看似是清醒之论,附和的人多了,实际上会变相地打压普通孩子的求学意志,等于用一种虚无的论调来削弱底层孩子向上流动的意志。甚至在有些地方,在中考阶段明里暗里制造学生分流的人,也会拿这些论调作为依据,无意中设了阶层合理流动的“绊脚石”。
像高考687分的小罗这个案例,强调他父亲是环卫工人,就是点明单就他的家庭情况,是可以通过高考带来下一代的改变。这里并不是说环卫工这个职业不好,而是说环卫家庭乃至于所谓寒门的子弟,不一定非得像父辈那样,而是可以通过汲取知识获得能力,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用努力来证明所谓的血统论是错的。
在现在的社会当中,急功近利的多,胡乱给底层子弟大棒子的多,所以很需要小罗这样的励志故事,它可以极大地激励类似家庭的那些孩子。虽说考到高分、上到好的大学,甚至留学,仍需要继续努力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但通过高考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改变就意味着可能。在这种理解上,强调环卫工的标签没什么错,不值得口诛笔伐。
来源: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