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文艺

环境工程科技网

____

打造同仁交流平台,探求行业发展真谛

服务热线   ——

0538-8993676

《环卫局长》连载—— 第三章 困境(9)
2023年08月01日


    电视台专题组的专业还是有一定水准的。两天后,他们就剪辑完成了毛片。

    这个专题片的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自始至终都是围绕垃圾展开,主题鲜明。
    《垃圾围城》是专题组建议增加的。按饶峰的意思,目前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城区里面的垃圾问题,城区周边的垃圾治理先放一放。专题组的同志建议,放在一起更具有震撼性,因为城区周边的积存垃圾的体量更大,少的有数千立方,多的甚至能达到数万立方。凡是距离城区较近处的石坑、土坑、荒地、小山包丘陵脚下,都无序地堆满了垃圾。这些垃圾以建筑垃圾为主,生活垃圾混入其中。由于生活垃圾里的塑料袋、旧报纸、废衣物等等质地轻,颜色鲜艳,远远望去,对人们的感官影响,远超过建筑垃圾。时间一长,里面的有机垃圾腐烂,发出的臭味、流出的黑水,对周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损害。从专业的角度,专题组在早上从东边的山头拍摄,下午从西边的山头拍摄,中午的时候从南边的高处拍摄,然后进行合成,把城区四周的垃圾拍的非常清晰。在整体合成的基础上,他们又走近那些体量很大的垃圾堆,近距离观察拍摄,把垃圾围城的严重性毫无遮掩地陈列出来。
    《垃圾进村》主要是展现城区村庄的垃圾积存情况。在城区组成中,村庄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年,随着城区建设的推进,村庄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却仍然存在着隔离的标志。在村庄之间隔离的地方,大家心里认可那是“两不管”甚至是“三不管”地带。因为无人管理,就有一定数量的生产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出现,久而久之,形成了垃圾积存。对这些村庄之间的垃圾,哪一个村庄都不愿主动承担清理责任,都把责任推向对方,就形成了“垃圾围村”。在村庄内部,有一些人家因故迁移,留下的房子年久失修或无人管理,左邻右舍有些不自觉的,就把自己家产生的生活垃圾和零星建筑垃圾堆放在此,时间一长,就在村子里产生了大小不一的垃圾积存点,有的体量达到一定规模。除了观瞻不雅,还有气味和污水产生,对环境产生污染。周边的住户习以为常,“居鲍肆之地,久而不闻其臭”。村干部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在重要的区位和地点,他们也懒的干涉。除了少数村庄,因为村干部认真负责,及时清理并对群众做出要求,严格管理外,大多数村庄都有大小不一的垃圾积存现象。
    《垃圾下河》的主要视角是城区垃圾在淮沄河沿岸的积存和对淮沄河河道的污染。类似于三里庄农贸市场的状况,在淮沄河其他河段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一些区段,临河的村庄干部,对村民向河道倾倒垃圾见惯不怪,时间一长,就形成了比较大的垃圾堆放点。还有一些临河的单位,比如商店和饭店,也把生活垃圾和经营垃圾随便倒入河道。这种因市场、村庄、单位临河,放任倾倒垃圾不加制止形成的河道垃圾,是积存体量最大的。这些垃圾,在河道狭窄的区段,有的已经到达了河道中间,严重影响河道安全和污染河道水质,对城区环境的污染带有全局性的。
    专题组的拍摄人员,在村庄找到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垃圾点。这些垃圾点距离其他住户较远,垃圾点上的垃圾漫过了低矮的院墙,进入到旧房子的天井。在艺术性拍摄的成像中,本来不大的垃圾堆取得了特写效果。尽管有夸张的成分,但垃圾爬过墙头却是城区垃圾积存的现实存在,是真的《垃圾爬墙》。
    专题组在拍摄现场,还专门采访了周边和路过的群众,让他们谈谈对于城区积存垃圾的看法,他们的看法很强烈。
    “城里的大街上天天有人打扫垃圾,把大街扫的干干净净,却把垃圾运到俺的地头上。恁看看那一大片,不但把原来的大坑都填满了,而且还冒出尖来了。原来这个大坑里有若干水,里面的青蛙、蛤蟆呱呱叫。我们周围的地旱了,安上抽水机就能浇地。现在倒好,里面没有水不说,就是在大雨天有点水也是黒的,太阳出来一蒸,水是臭的,里边什么也活不成。我们不但浇不成地,垃圾堆里散发出来的臭味,熏得我们值不干活。这些把垃圾倒过来的人就是在作孽,肯定要遭报应的。政府为什么就没有人来管管他们呢?”在城外一个很大的垃圾堆旁,一个出来察看土地墒情的群众气愤地说。
    在一间旧房子前面,看着那漫过墙头的垃圾,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指着说:“现在那些当官的,净干些眼皮子活。村委会边下、大街上收拾的干干净净,我们这些住在背后旮旯里的,叫垃圾埋了也没人管。你们看看,这里的垃圾都过墙头了,都有年头了。我们也反映过多少回,就是不管,反映急了,就找几个人过来简单糊弄糊弄,过后还是那样。”
    “这会是冬天还好说,到了夏天,垃圾烂了,淌出些臭水来,招来很多苍蝇,生出若干蛆,爬的管哪都是,恶心死人了。”一个中年妇女说。
    垃圾堆外围那浸出的黑水,虽然经过秋冬的干燥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了,但那黑色的印迹,似乎在印证着中年妇女话语的正确。
    “大侄子,你真有才。垃圾爬墙头,垃圾有年头,这两句话把眼前这堆垃圾都说活了。你小子有才,不简单。“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对着那位他叫侄子的中年男人伸出了大拇指。
    这段话是无意中录下的,专题组的同志觉得很有艺术性,就留下了。
    在中山大道淮沄桥头,一位中年汉子指着河道西岸的垃圾长龙和堆积在河道斜坡上的垃圾堆,激动地说道:“淮沄河流经城区,曾经有多少人是喝着它的水长大的。我小的时候,在河里洗澡,捉鱼摸虾,渴了,就捧一捧水,喝下去甘甜。现在的淮沄河,一年到头,臭水垃圾都往里面倒,鱼虾没有了不说,连人都熏的不敢靠近。大家都说流经身边的河是母亲河,可我们是怎样对待母亲的?真是一群不孝子孙。”
    在两个村庄的交界处,有一条分界的水沟。水沟不深,里面有起起伏伏的土堆,大约有十几米宽,弯曲着。一些干枯的草倒伏在表面 看上去就知道是雨季的泻水通道,旱季里就是起到两村分界的作用。在水沟的两侧,有两个小工厂,从外面看上去,厂房都已经有些破旧,应该存在有些年头了。
    水沟里,有着花花绿绿的垃圾。有些是生活垃圾,更多的是生产垃圾。靠近一边的是些碎泡膜,黄色的,堆的挺高。靠近另一边的是些纸壳下脚料,也是很大的堆体。这些生产垃圾,一看就是面前的这两家工厂产生的。虽然没有严重的有机污染,但感官污染还是很严重的。这两家工厂,一家朝西开门,一家朝东开门,水沟在他们大门的背后。对于他们来说,表面是干净的,背后却是肮脏的。眼不见心不烦,大约他们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
    因为这里在村庄的边缘,又有两家工厂落户,平时里少有人过来。让人尴尬的是,两村的边缘上,却藏着一大片生产和生活垃圾。可能有些人习以为常,也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有这么大片的垃圾存在。
    在一个村庄的边上,拍摄人员指着那片垃圾的方向,询问那些垃圾的情况。一个骑着电动车的妇女,把腿支在地上,向拍摄人员说道:“那片垃圾若干年了,都是那两家工厂产生的,人家自己不嫌脏,别人也不好管。只是到了下大雨天,那些不太大的工业垃圾跟生活垃圾会顺着大水冲到淮沄河,然后就冲到下游去了。”
    “村里不管吗?”
    “谁愿意管这闲事!说完,那位妇女开动电动车走了。
    专题组采访了一位村主任,那位村主任谨慎地斟酌着词语说:“村里有垃圾,村头有垃圾,这是谁都知道的事,也是很难管的事。垃圾是各家各户产生的,到哪里倒垃圾,村里都有要求。村民不遵守,这类小事也不好强制。一个人不遵守,就有人马上跟着学。现在,我们村里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像打扫卫生、清理垃圾这种小事情,都是顺便兼顾的。”
    针对城区周边垃圾的主要成分是建筑垃圾的问题,专题组采访了建委时副主任,他对着摄像机,娓娓地说道:“建筑垃圾管理,上级没有明确的规定,因而我们管理起来难度很大。施工中产生的渣土、弃泥、灰渣、废砖瓦石块等等建筑垃圾,都是各施工单位自行处理,以不影响市容市貌为原则。少数进行了异地回填,多数倒在了城区周边的废坑里。不过,这些建筑垃圾,也就是不好看,对环境的污染很轻。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建筑垃圾肯定要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他轻描淡写地就把建筑垃圾管理不力的责任推到法制不健全上了,解脱了建委的监管责任。
    “淮沄河道里的垃圾现状,已经严重污染了河道,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影响。作为河道主管部门的水利局、市场管理主管部门的工商局,还有临河的各村庄党支部、村委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后,我们环保局将加大工作力度,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把河道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各单位,还淮沄河碧水绿草,恢复母亲河的容貌。”环保局的一位副局长慷慨激昂,义正词严地解释,就是不说环保局在河道垃圾污染中应负什么责任。
    因为是负面的事情,采访不到单位的一把手,副职们说话非常谨慎,也很圆滑。说到问题时总是强调客观,把责任推给别人,或者把责任说的轻描淡写。
    饶峰跟专题组的同志们仔细地观看了专题片,觉得整体很好,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要求把片子长度限制在二十分钟以内。

    专题组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两天后制成了光盘,交给了饶峰。



投稿邮箱:zghwkjw@163.com      联系电话:0538-8993676
鲁ICP备19065681号-2      技术支持:焦点网络(电话:0538-6632526,8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