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宽阔平坦,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统一式样的垃圾桶摆放整齐,每条街道都是花红柳绿的样子……这是侯镇西岔河二村村内一景。相较于前些年垃圾遍地的景象,西岔河二村村内环境的变化得益于寿光市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模式的全覆盖。
据悉,寿光市在2011年就已建立起覆盖全市所有村庄的环卫管理体系,全市975个村庄,寿光环卫集团按照标准配备了村庄管理员、保洁员和垃圾桶,各村还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适度添置了部分垃圾桶,实行村庄全天候统一标准化保洁,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完善的“统一保洁村庄、统一清运处理垃圾”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格局。今年是寿光市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12年。
精准施策,环境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以前我们村卫生环境不好,大家的卫生习惯也不强,经常有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自从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以来,村里配备了保洁员、垃圾桶,慢慢地大家养成了自觉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的习惯,村里环境好了,我们住得也舒坦。”侯镇西岔河一村村民宋德吉告诉记者,自2011年村里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后,村里环境发生了大变化。“这几年,村里还开展道路硬化、房屋美化、村庄绿化、水体净化,土泥路变成了风景路,补上基础设施短板,曾经脏乱差的村子成了热门打卡地。”
记者了解到,作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最早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市县,在没有外地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寿光市通过长期调研、规划、论证,创新模式,建立起了城乡一体的环卫长效化管理机制,工作迅速推进,到2011年底就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全覆盖。“垃圾靠风刮”的现象在农村一去不复返,远离城镇环卫的“末梢处”消失,城乡生活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地制宜,公厕改革改变农村生活习惯
灰黄相间的公共卫生间,干净明亮的洗手盆,方便卫生的水冲式坐便器,设施硬件完备的农村公厕大大改变了农村百姓的生活习惯,为老百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据了解,农村公厕改革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20年农村公厕改革推进以来,寿光市在村庄广场、村委大院等公共场所新建投用200多座农村公厕,并全部建设有残疾人卫生间、无障碍通道、管理间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村民卫生习惯大大改变。
“农村公厕建成后全部交由集团统一保洁管理,为此,集团还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公厕地面无纸屑、杂物、痰迹,门窗墙面干净,无蛛网,确保农村公厕干净整洁,让改厕做到‘建起来、用起来、管起来’。”寿光环卫集团东片经理王玉刚表示,干净整洁的农村公厕,既解决了村民外出的不时之需,更为村庄增添了一份靓丽的景色。
建管并重,联合整治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村庄告别了脏乱差,映入眼帘的是美、净、洁。每年,为巩固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工作成果,长期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寿光环卫集团还积极配合各镇街,按照乡村生态振兴工作要求开展“拉网式”农村卫生综合整治,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乱倾倒、乱堆放和污染环境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农村环境卫生整体面貌。
“针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各个环节和不同方面,我市采取了不同的资金筹集模式,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费用,全部由市镇两级财政承担,村民不用拿一分钱,从而建立了长效的保障机制。”寿光环卫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寿光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走出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寿光环卫”模式,荣获了“山东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先进市”称号,“城乡环卫一体化‘寿光模式’”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环卫一体化示范案例”。
目前,随着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原来村民眼里卫生的“挠头事”逐渐减少,村容村貌的华丽变身,带来的是乡风文明的不断转变,家家爱环境、户户讲卫生,村民自觉营造出了清洁、整齐、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