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饶峰有时间就和朱局长、业务科的同志讨论城区环卫属地管理和主体责任的问题,渐渐有了一个方案的雏形。 他们先把开发小区的基本数据摸清了。在成型的十三个小区里,共居住有约三万五千人,日产垃圾约三十五吨,折合差不多有九十立方。十三个小区里共有三百多栋楼房,每栋楼房放置一个标准的垃圾方箱,就需要三百多个。装运这些垃圾,按照现在城区到垃圾场的运输距离,粗略算下来需要增加五辆车。五辆自卸车加三百个垃圾方箱的购置费用大约需要八十多万。再加上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增加百分之二十,粗略计算需要一百万元左右。如果政府没有补贴或政策,完全靠办事处来承担,办事处肯定会千方百计推脱,躲的远远的。 除了这些成型的小区,还有一些正在开发和即将开发完成的小区。如果在这些成型小区能探索出一种环卫管理模式,对后续的小区管理有着参照作用。对于那些小规模的小区和零星楼座的环卫管理,也有着引领的作用。 在这些具有环卫管理责任的主体范围内,包括工商局、商业局、供销社、房产局,他们的管理模式虽然不成熟,但也管理一些年份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模式。如果打破现有模式,会出现一些无法掌控的问题。最稳妥的办法,是在稳定现有体制的基础上突破,同时真正纳入城区环卫管理的大盘子之中。 在环卫管理的流程里,这些主体部门和单位处于环卫管理的最前端,只负责道路或场地路面的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储存、运输,可以分为保洁和垃圾管理两个问题。在日常管理上,保洁占用的精力更大,支出更多一些。垃圾管理可以与保洁管理分开运作,牵扯精力相对较小,而且垃圾产量从整体上看规模较小。 如果解决了车辆和设施的资金问题,把垃圾管理从责任主体的环卫管理中剥离出来是有可能的。 饶峰越想越觉得,在环卫属地管理和责任主体的落实上,看到了曙光。 他再进一步分析,房地产开发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必然吸引大量的人口进入小区居住。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对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房地产开发管理部门和房地产企业,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探讨清楚,在领导和主管部门面前解释明白,是会得到他们的支持的。 按照环卫的有关法规要求,房地产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应对开发的房地产进行系统配套,其中就有环卫基础设施的配套。而在城区已经完成建设的小区里,环卫设施,除了造价低廉的垃圾池,开发企业再没有投入。从这个角度理解,小区的环卫设施配套资金,转化成了开发企业的利润。 形成这种状况有多种原因,现在追究起来一点意义也没有,只有想办法弥补。 与环卫设施配套沾边的资金有配套费、维修基金、开发企业利润。 每一块资金都已经落袋,要从中抠出来,要有充足的理由和强有力的支持。 “王市长,在您和孙市长的领导和支持下,环卫局的工作开局良好。城区积存垃圾清理顺利结束,对办事处环卫的考核方案已经敲定,我们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到月底就可以实施了。我以前跟您提过城区环卫属地管理和主体责任的事,最近我进行了调研,也认真进行了思考,还与局里的同志进行了认真讨论,形成了一个初步轮廓。现在给您汇报一下,请您指示。”饶峰言辞里充满谦虚,也对领导充满恭敬,无形中也拍了一下王副市长的马屁。 王副市长对饶峰也算是熟悉了,对他的工作是肯定的。环卫虽然说是小事,但却是一件难干的事。饶峰能在短短的时间内熟悉了工作,并且干出了成绩,弄出了动静。作为分管市长,他也是脸上有光。 王副市长脸上挂上了笑容:“哎!看来饶局长又有新点子了。说说吧,是不是又要给我惊喜了。”话语中既有期待,又有对下属的亲切。
“王市长,我通过调研梳理,城区有环卫主体责任的主要有工商局、商业局、供销社和房产局。这些单位和部门,在履行环卫主体责任上都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问题主要出在对垃圾的管理上和与办事处的关系上。从性质上说,前三家产生的是商业垃圾,依法收费没有问题,现在主要是缺乏规范。房产局开发的商品房小区,住的是居民,产生的是生活垃圾,按说由办事处环卫收运是在他们的职责范围内。问题出在这些小区的环卫基础设施基本没有配套,办事处接手后要配备大量的车辆和设施才能正常运行。这种情况下,要办事处自己配套车辆和环卫基础设施,是有失公允。这些商品房小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垃圾管理,没有进入垃圾处理场,而是乱倒在城区周边,这是城区周边垃圾围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垃圾管理上还有一个问题是清运不及时,造成小区的污染,影响居民生活,这是环卫投诉的一个重大原因。因此,我们局里讨论的结论,就是环卫属地管理、主体责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规范这些主体单位的垃圾管理,改变垃圾管理无序的状况。对于商业垃圾,按商业垃圾的标准收取垃圾清运费,只要政府下决心就能执行下去。而对商品房小区的生活垃圾,房产局收取了一定的卫生费。卫生费有两个方面的用途,一是小区路面清洁费,主要是人工和清扫工具费。二是垃圾清运,主要是车辆、人工和承运单位或个人的利润。由于收费不高,用于垃圾清运的费用有限,现在的清运单位或个人只有降低成本才有利可图,这也是小区垃圾清运不及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部分垃圾的清运,如果交由办事处负责,效果肯定好。这里面有两个难点问题:一是运输车辆和环卫设施的配套,二是日常清运费用的出处。我查了有关法规,小区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按规划配套建设环卫设施,可这项工作没做,形成了现在的局面。要开发企业补上这一块,因为已时过境迁,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想法,能否从与房地产开发有关的收费中列支部分费用,由办事处负责完善配套运输车辆和环卫基础设施,把小区的垃圾清运交由办事处负责,小区日常保洁仍在现有体制下运行。这样,城区的垃圾管理就统一由环卫专业单位负责,就会从根本上杜绝生活垃圾乱倒现象。如此一来,环卫属地管理和主体责任就真正地落到了实处。不知我们这个想法怎么样。” 饶峰一边汇报,一边偷偷地观察王副市长的脸色。可自始至终,也看不到王副市长的脸色有什么变化。 听完饶峰汇报,王副市长抬起头,盯着他的脸说道:“饶局长,看来你对这个问题的调研是下了功夫的,对问题的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认识是准确的。不过,你这可给我出了个难题。” 饶峰心里一紧,但脸上仍然显得自然,轻微地笑着问道:“王市长,给您添麻烦了。” “说不上添麻烦,但这块钱应该从哪个渠道出,怎么出,却是个问题。再说了,你也知道,政府的钱都是孙市长亲自管,我就是同意了也没有用。” “那您有什么具体指示?”饶峰知道这个问题的难度,但却想努力争取。 王副市长笑了:“饶局长,你真是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样,你让我考虑考虑。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王副市长把球踢给了饶峰。 “有没有用是一回事,有什么想法是一会事。说说你的想法。”王副市长追问道。 “我对政府的财政有关事宜不清楚。我听说小区开发时,政府收了一笔配套费,房子出售时还有一笔房屋维修基金。环卫配套是开发企业应尽的责任,没有配套就是把配套费用转化成了利润。这三块钱不知道哪块合适。”在王副市长的追问下,饶峰把自己掌握的情况说了出来。 “这个事比较难办,但却是个好事,总体上花钱也不多。这样,我要跟孙市长沟通一下,具体什么结果,你等我的电话。 离开王副市长的办公室,饶峰的心一直吊吊着,不知道自己的第三把火能不能烧起来,烧起来能有个什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