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大连市金普新区炮台街道磙桥村因创建卫生城市,要求垃圾箱不准扔垃圾。这一消息引起舆论质疑,垃圾箱的作用不就是扔垃圾吗?
记者调查发现,这一消息来源于当地村小组的通知群。村干部下发通知,称“金普新区创建卫生城市大干100天,为了响应区里号召,从即日起,百姓所产生的垃圾一律不准往垃圾箱里扔,用塑料袋装好放在自家门口,统一有人收,或自行放在垃圾车上。菜园产生的垃圾堆放在地头,建筑垃圾有固定存放地点。如有人违反,罚款100元。”
对此,磙桥村的工作人员解释,当地农村其实没有城市里的“垃圾箱”,微信群里的通知表述生硬,也不够准确,其实是禁止往农村垃圾房、垃圾池里扔垃圾,改由专人处置。也有当地村民认为扔垃圾的方式有变化,不能简单理解为“不让扔垃圾”。事情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怎么做,对环境更有利?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大连市金普新区炮台街道磙桥村村民,村民孙先生说,当地没有城市里那种塑料或者铁制垃圾箱,更多的是砖垒砌的“垃圾房”“垃圾池”。自己家门口原来就有一个垃圾池,村里的实际情况也并非网上所说的“不让扔垃圾”。“垃圾箱就是深坑,又臭又脏的那种。用砖垒个小池子,扔的(垃圾)里面外面都有,(不要乱扔)说了都不听,我自己都收拾够了,每天晚上用药喷苍蝇也不行。自己的院里、门上哪都是苍蝇。”孙先生表示。
在孙先生看来,现在有人固定收集家门口的垃圾,他觉得很方便,家门口也更卫生了。“刚开始不知道,上面不让倒垃圾怎么办?以后垃圾往哪放?现在,产生的垃圾不用倒了,就搁在家门口放着,完了以后直接来车给你拉走了,不是挺好的事?”孙先生说。
磙桥村一家浴室的经营者也告诉记者,当地的实际情况的确和网上的描述有差异。村里没有城里的那种“垃圾箱”,村干部通知的是不能再去垃圾房、垃圾站里倒垃圾,由专人收取。但在运行过程中,他发现村里没有考虑到村民产生的湿垃圾比较多,放袋子里并不方便,希望能优化流程。浴室经营者说:“原来就是有一个垃圾点,但现在不让我们往那扔了,是村里来通知的,我们也不清楚原因。现在我们把垃圾都装袋,放自己家门口,他说到时候来拉。这地方没有垃圾桶,只有我们自己家买的垃圾袋。要是有个垃圾桶就好了。光用垃圾袋,有时候我们一装完,那一拎都是水,淌的哪里都是,要是给我们一个垃圾桶,我们把垃圾直接扔垃圾桶里也行。”
磙桥村工作人员姜月君告诉记者,他们上周开始实施这一政策,初衷也是传统的垃圾池附近又脏又乱,村民经常把垃圾放在垃圾池旁边,于是村支书想在村里尝试一下新办法,就给三个村民组各买了一辆电动垃圾车,找专人来负责清理,至于群里说的随便扔会罚款100元,其实也没有进行过处罚。姜月君表示:“我们这边主要都是一些垃圾房、垃圾池,总有人隔着老远往里一丢就得了,弄得哪里都是。村里就说搞一下试点看看,卫生整治能好一点,改善一下村容村貌,就买了辆小电动垃圾车,每个村都有一个专人清理。没罚款,说的意思是如果再往里倒,抓住就罚款,也(还)没实施。”
炮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家林告诉记者,上周街道举行了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磙桥村提出了可以学习“垃圾不落地”的经验,淘汰老旧的垃圾房、垃圾池,由专人挨家挨户收取。“咱们农村地区设施比较老旧,都用的那种老式的垃圾池和垃圾房,它不是全封闭的,不像城里用的垃圾箱,把垃圾扔里面不外溢。用垃圾池的话,如果扔得不准,或者现在秋天风大了,它直接就被风刮走了,垃圾被吹得到处都是,对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垃圾房和垃圾池一般都设在道边,都设在居民区,居民也反映夏天的味太大。所以说这个情况在我们街道也比较普遍,磙桥村借鉴了外地的经验,他们也想做点事。”张家林说。
针对一些群众反映的在新措施实施过程中,没有人及时收垃圾、没地方放垃圾等情况,张家林表示,街道也将及时听取群众反馈,改善流程。如果群众赞同这一做法,下一步可以向整个街道推广。“这个政策施行是上周三,到今天就一个礼拜的时间,所以我们街道也在总结经验,看怎么能把活干好,既方便老百姓,咱们环境也得到了美化。我们街道也看着他们村,如果下一步都推广开来,我感觉不仅老百姓方便,而且环境也可以得到极大的美化。如果实行得好,我们也可以在全街都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