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环境工程科技网

____

打造同仁交流平台,探求行业发展真谛

服务热线   ——

0538-8993676

垃圾分类从“攻坚战”到“好习惯”
2023年11月10日


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在南京推行已满3周年。日前,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3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建成完整闭环,垃圾分类质效不断提升,但总体仍处于不平衡、不充分、有反复的“拉锯”阶段。目前全市垃圾处理能力较充足,最大难点仍在投放和收集环节。

“最大难点仍在投放和收集环节”,具体来说,是投放和收集设施还不完善、日常管理维护仍有不足、收运车辆配置和作业管理还有短板、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尚不巩固等。投放和收集环节的设施以及管理问题,可以通过投入资金资源来解决和完善,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则涉及人心、民意以及文明的观念和行为,既需要外在约束,也需要通过柔性的环境影响来抵达内心,形成内在驱动。

进一步说,投放和收集环节的设施情况、管理水平,本身就是约束和影响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重要环境。设施齐全、管理高效,意味着降低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门槛、抬高居民不进行垃圾分类的代价,以及对正确分类投放垃圾行为施予物质或精神奖励等。这样的良好环境无疑在鼓励垃圾分类,大大有利于促进居民习惯的养成和巩固。因此,当我们谈到“居民应当养成习惯”时,除了呼吁大家选择文明,更须着力优化软硬件环境,从而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施加正面影响。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中写道,“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聚焦其中的“投放和收集环节”,这里的软硬件环境也可以视为一个小的系统工程。垃圾分类志愿者所做的工作构成了一种“软环境”,他们通过人性化的面对面接触,对居民进行教育和督促,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管理部分的不足并锦上添花。目前南京有9.1万垃圾分类志愿者,常态化开展“社区微宣传、课堂微宣讲、桶边微指导、上门微行动”,还创建了有浓厚地域特色的“红绿蓝”“浦小净”“鼓励分”“凡星”“银辉宣讲团”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仅在今年,相关志愿服务活动已达4008场。

“硬件”方面,这3年我市在各小区陆续建成了一大批垃圾分类收集点,均为临时新增设施,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种问题。不过,《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标准配套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并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公示、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上个月,首个“四同步”垃圾分类收集点已于六合区马鞍街道的一个新建小区交付投用,可见我市相关硬件设施条件正在稳步改善。

投放和收集环节的软硬件环境都在向好发展,为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和巩固提供了良好土壤。“垃圾分类是新时尚”,作为城市主人翁,在垃圾分类工作上,需要人人参与、久久为功,从“攻坚战”到“好习惯”。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为改善你我共同的生活环境做出努力。


投稿邮箱:zghwkjw@163.com      联系电话:0538-8993676
鲁ICP备19065681号-2      技术支持:焦点网络(电话:0538-6632526,8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