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文艺
环境工程科技网
____
打造同仁交流平台,探求行业发展真谛
环卫文艺
《环卫局长》连载—— 第十章 未雨绸缪(5)
点击:次
2023年11月18日
饶峰安排王大明负责统计城区道路所需果皮箱的数量,规划明年安装路段,测算相关费用。安排李明哲到城区现有公厕现场了解情况,为明年的改建做好准备。同时把公厕的位置标注清楚,根据行业标准测算出城区公厕的缺额,提出新建方案。 他要集中精力弄明白垃圾收集站、转运站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条件以及涉及的相关问题。 他确定了从易到难的顺序,先从垃圾收集站开始,先从规划和务虚开始。 为了少走弯路,他还是从请教专家入手。比较熟悉和信任的,当然是郑院长和他所在的研究院。 他自己跟郑院长通了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想法,想与郑院长和有关专家深入交流学习,请郑院长安排时间,提供方便。 郑院长和他的研究院就是专门研究环卫问题的,对于饶峰提出的想法很感兴趣,立即进行安排,很快确定了时间。 两天后,饶峰早早地到了环卫局,安排好工作,就赶往蓝港市环卫研究院。 郑院长安排向工参加,特意将负责蓝港市垃圾填埋场建设的副院长调回来,并邀请了方处长、国家海洋局蓝港地质所的由工、蓝港大学环境系的侯教授一同参与讨论。 除了侯教授,其他的人饶峰都认识。大家互相握手致意后,便坐到了研究院的小会议室里。几个月没过来,研究院的会议室里增加了全套的投影设备。参加会议的人员,可以通过投影设备形像地进行交流。 郑院长笼统地说了一下今天的议题,然后请饶峰介绍自己的想法。 饶峰注视着在场的各位专家,诚恳地说道:“我进入环卫行业多半年了,期间做了一些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感受,对于环卫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通过编制环卫专业规划,通过与各位领导和专家的交流和到外地学习,觉得环卫是一个正在快速进步的行业。各城市使用的装备、设施不完全一样,施行的管理方式和作业组织也五花八门。如何选择适应本城市的装备,组织有效的管理,建设经济安全、管理简单的垃圾处理设施,对于我们来说,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和需要。我一时间理不清头绪,特地通过郑院长把大家邀请过来,向大家请教。我们市环卫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面临着环卫管理改革和创新,面临着环卫装备、设施的更新升级,主要的问题有三个:前端的垃圾收集方式及设施选择布置,中间的垃圾运输组织形式和装备选择,终端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和建设。在座的各位,方处长是管理专家,其余的都是技术专家,都是这个领域的翘楚,对于环卫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的理论研究。希望各位不吝赐教,我洗耳恭听。除了理论之外,也希望大家对于淮沄市环卫今后的发展,提出见解和建议。还请各位提供一些外地环卫在这些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以及成功的案例。”说完,他拿出一支录音笔放到面前,微笑着说道:“除了在现场听大家的意见,还要把大家的意见带回去仔细研究,大家不介意吧。对了,大家把下午的事安排好,中午我请客。” 方处长在场,是众人心目中的领导,大家不约而同地让他先发言。 方处长的管理经验比在座的各位都丰富。饶峰提出的这些问题,对于他来说,基本上在头脑里就有现成的答案。他扫视了一下现场,也就不再客气,从管理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 “饶局长把垃圾管理分为前端、中间和终端,是有道理的,可见饶局长虽然入行晚,但对环卫的认识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城市环卫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就是因为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形成了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的道路保洁、公厕管理和垃圾收运处理这三大业务板块,都是围绕着城市固体废弃物也就是垃圾进行。饶局长的问题,涉及环卫三大业务板块的两个。就这两个问题,我发表一下个人的见解,可能与专家们的认知有差距,请你们指正。” 方处长停了一下,喝了口水,继续说道:“前端的垃圾收集方式和设施选择,与中间的垃圾运输组织形式和使用的装备有很大的关联性。比如你前端选择垃圾池储存垃圾,只能采用人工的方式收集;如果选择垃圾方箱储存垃圾,就一定采用敞口运输车配合叉车运输,就是以前我们市里的那种垃圾收集运输模式,也就是现在蓝港市下属各县市普遍采用的垃圾收集运输模式;如果选择使用密闭式塑料垃圾桶存储垃圾,那就必须使用压缩车收集运输垃圾。选择哪种储存、收集运输模式,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与各地的历史做法有关,也与当地环卫管理部门主要领导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有关。如果要进行取舍,必须有一定的管理目标,也就是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从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理解,垃圾管理的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最起码有这么几个:快速便捷地收集运输处理,保持城市的洁净;采取尽可能科学的组织和先进的装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工人作业风险;降低管理和作业成本,用尽可能少的钱办更多的事;采用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安全高效地处理生活垃圾,不发生垃圾灾难事故。当然,从不同角度理解还有不同的目标,我是从政府管理环卫和垃圾的角度出发这样理解的。” “我们再来看看垃圾收集,这是垃圾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的关键环节。垃圾收集你们别看有多少装备设施,说到底只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垃圾流动,一种是收集车辆流动。垃圾流动就是使用转运站,车辆流动就是使用收集车。把垃圾从各家各户投到垃圾储存容器里,是由个人完成的,不属于环卫体系之内,但与环卫布放的垃圾储存设施有关。把垃圾从垃圾储存点或容器收集开始,就属于环卫部门的事了,正式进入城市垃圾管理系统。现在在垃圾管理的前端,有两种垃圾收集的形式。一种是使用垃圾收集站,这个咱们蓝港就有。各垃圾储存点上的垃圾,通过人工收集的方式,集中到垃圾收集站,由车辆运输到垃圾处理场。我掌握咱们市里作业的数据,大体上是一座收集站的服务半径为五百米,差不多是零点七五平方公里。按我们蓝港市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七千人计算,服务人口约为五千人,每天产生五到六吨的垃圾,或者说每座垃圾转运站每天的垃圾转运量有五到六吨,受季节的影响有所波动,但不是很大。那种吊笼式转运站的运输箱容积标称八立方,实际运行中不能完全装满。由于有现场管理人员负责捣实,每箱垃圾的重量大约有四五吨的样子,冬季和夏季的会重一些,春季和秋季会轻一些,但体积差不多。基本上是两天三箱或三天四箱,做到日产日清。转运站使用两个工人,收集垃圾使用六个工人。转运站的工人工资每人每月一千二百元,摊到每天每人四十多元。收集工工资每人每月八百元,摊到每天每人三十元。统算下来,每天的人工成本是二百六十元,每吨垃圾的收集成本是五十元左右。加上运输车辆的燃油费、折旧费,收集站的水费、电费和折旧费,工人的工具费,每吨垃圾的收集运输费用是六十元左右。这是经济账。凡是使用人工收集和转运站运输方式的地方,垃圾一般都是储存在垃圾池里。就算是收集及时,日产日清,垃圾储存暴露的时间都在八个小时以上,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很大。这是环境账。人工收集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安全系数低。工人拉着地排车、骑着三轮车,把垃圾一锹一锹地铲到地排车或三轮车上,在车辆和人流拥挤的城区行走,工作很辛苦,危险程度很高。这是安全账。” 方处长的发言,特别是那些来自于实际工作中的数据,饶峰是第一次听到,心里引起极大的震动。一项不起眼的工作,从经济、环境、安全三个角度来认识,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广度和深度,让人刮目相看。一般人只会关注效率,很难兼顾平衡。从这点来看,方处长坐在这个位置上,是有根底的。 包括郑院长在内,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方处长的数字说服了,眼里流露出钦佩的目光。方处长继续说下去。
“我上面说的就是垃圾流动的形式,下面说说收集车流动的形式,也就是第二种。使用与收集车相匹配的垃圾储存容器,分布在合理的点位上。还是居民自行投放垃圾,从进入收集容器开始进入环卫的管理系统。低级阶段是垃圾方箱储存垃圾,自卸车配合叉车作业流动装载运输垃圾。高级阶段是密闭式塑料桶布点储存垃圾,压缩车流动收集和运输垃圾。目前我们蓝港市区完成了作业形式的升级,下面各市县正在向这个目标过渡。自卸车配合叉车收集运输垃圾你们都熟悉,我说说压缩车收集和运输垃圾吧。我们已经使用了将近一年,我手里也有一些数据,都是来自实践的。抛却垃圾储存设施的投资折旧,压缩车收集过程使用三个工人,一个司机,两个跟车工,一辆压缩车。司机每月一千六百元工资,摊到每天约六十元。跟车工每月一千二百元工资,摊到每天约四十元。每天可以收集两车垃圾,约为十四到十六吨。我们取中间值十五吨,每吨的收集运输人工成本约是十元。加上车辆燃油费和折旧费约六元,每吨垃圾的收集运输成本约为十六元。这是经济账。使用压缩车收集运输垃圾,作业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小,运输过程垃圾不洒漏,污水不滴漏,气味不泄漏。这是环境账。使用压缩车减少了人工,人工装车的时候活动范围小,周边没有车辆和行人的干扰,工人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这是安全账。要说压缩车收集运输垃圾有什么缺点,就是一次性投入偏大。在政府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各地环卫行政主管部门很难争取到短期内更新装备所需的资金,只能逐年更新升级。如果有可能,使用压缩车收集运输垃圾,经济、安全又环保。” 方处长说完了,把垃圾储存、收集、运输的情况基本解释清楚了,就是郑院长他们一众专家都无可辩驳。饶峰此前已经接触过这三种垃圾收集运输方式,经过方处长的解说,对此更是有了清晰的认识,心目形成了关于垃圾收集运输体系建设的明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