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文艺

环境工程科技网

____

打造同仁交流平台,探求行业发展真谛

服务热线   ——

0538-8993676

《环卫局长》连载—— 第十章 未雨绸缪(12)
2023年12月08日
    从衡州到沪海,可以走国道,也可以走高速。为了赶时间,也为了体验一下高速公路的行驶感觉,饶峰他们选择了高速公路。

    酒店里早上七点开饭,七点半,饶峰他们就上路了。
    在酒店里,他们就打听清楚了去沪海高速的大体方向,加上当地公路两侧清晰的指路路牌的标识,他们顺利地驶上了高速公路。
    深秋的江南清晨,空气中弥漫着薄薄的一层白雾。透过白雾远望,江南水乡有一种朦胧的神秘。太阳在东面的天空上,羞答答地露出慵懒的脸庞,红红的面容散发出黄白色的光芒,穿透薄雾,把大地染上一层浅浅的金色。高速路两侧的隔离带上,间隔地栽植着江南特色的植物,碧绿且透着旺盛的生机,有的还开着浅色的花朵,在飞速的车轮下向后移动。
    饶峰以前见过走过的高速公路,都是双向四车道。从衡州上来,高速公路是双向八车道。虽然路上的车比较多,但由于车道变宽,反尔显得宽松。小李把车速定在限速的上限,自由放飞起来。
    越是靠近沪海,车流量越大,可见沪海的物资、人员流动,对于周边城市有着巨大的虹吸作用。
    沪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更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里最大的城市,人口两千多万,城市人口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经济、文化、金融、航运中心,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居于龙头地位。城市面积大、人口体量大、密度大,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雨量超过一千毫米。海拔低,气温高,垃圾的运输处理时限要求高。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日处理垃圾一万多吨,处理方式是简易填埋。
    饶峰来这里考察是方处长在江扬市会议期间推荐的,对接的是沪海市环卫局一位副局长。可能是饶峰这个县级市的环卫局长不够级别,那位副局长直接把饶峰介绍给了垃圾处理场的白总工程师。饶峰这次来,是直接到垃圾处理场找白总。
    汽车进了沪海,外地车辆有限时限行的要求,在收费站走专门通道,发放通行证,还要缴纳30元的进城费。饶峰心里非常不舒服,这是明显的地域歧视和强制收费,但是没有办法,只有忍气吞声地交钱。
    他们三个都是第一次来沪海,对道路是两眼一抹黑。白总告诉饶峰,他们的垃圾处理场在海边,并且给饶峰画了一张简单的道路图。饶峰拿出那张图来,发现一点用都没有,因为他找不到图上的道路。
    这难不住当过兵的饶峰,他们找了一个新华书店,饶峰下去买了一张沪海地图,从地图上找到了位置。饶峰指挥着小李,基本没有绕路,在中午之前来到了沪海市垃圾处理场。
    沪海市垃圾处理场远离城区,距离城区边缘有几十公里,孤零零地在一片靠近大海的滩涂上。附近零星地有着一些低矮的建筑物,六层高,外饰为黄色的垃圾场办公楼鹤立鸡群般矗立着,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金光。
    白总很热情地欢迎饶峰前来考察,操着带有沪海韵味的普通话说道:“欢迎饶局长。我们这地方有点远,四下不靠,没有其他单位,外地人来一趟不容易。我们做的也不是先进的,目前还是简易填埋。正在筹备卫生填埋,估计明年就会动工,还在论证建设焚烧厂和综合处理厂。所以你们这次能看到的只有填埋场,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我们的垃圾码头。”
    中午,白总在职工食堂加了几个菜,请了一位在家的副场长作陪。
    吃饭期间,饶峰询问沪海市垃圾处理的有关情况,那位副场长操着浓重的沪海话进行了介绍。
    “你们也知道,我们沪海市人口多,垃圾产量大。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人口就达到了接近两千万的规模,全市日产垃圾接近两万吨。除去远郊区,核心城区日产垃圾达到一万吨左右,那真是政府头痛的一件事情。当时是各区自行处理自己的垃圾,没有办法,就在自己的辖区内找地方堆放。刚开始是找些小的坑塘,后来找不到了,就在辖区的空地里堆放,形成了许多城中垃圾山,出现了大家经常说的垃圾围城现象。其实是垃圾围城还是城围垃圾,谁也说不清楚。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中心城区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能够堆放垃圾的地方了。在此情况下,政府下决心统筹集中处理中心城区的垃圾,选址了现在的这片滩涂作为整个沪海市的垃圾处理场。这里的优点是远离城区,附近没有居民,只有少量的种植业,政府通过补偿把土地征用了下来。整个场区占地几个平方公里,靠近海边,垃圾填埋过程产生的污水、臭味、飘浮物对周边的影响很小。当然,我说的很小是指没有人在此居住生产和生活,垃圾填埋过程对于自然的影响是客观存在,只是没有对社会产生影响。缺点是距离城区远,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为了减少运输成本,市政府统筹建设了垃圾码头。中心城区的垃圾先到垃圾码头卸料装船,通过专用运输船把垃圾运过来,在这里的垃圾码头卸料装车,运到填埋场填埋。十几年过去了,这里一共填埋了五千多万吨垃圾。刚开始的时候就是乱埋,垃圾堆到一起就行了,后来我们发现这样不行,开始按计划填埋。先在准备填埋垃圾的区域下挖到接近水位线的深度,把土取出来放在一边,既增加了填埋容积,又解决了垃圾覆盖用土。填埋过的地方,我们试着种植一些植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能一直坚持下去,多少年后封场,这里有可能成为一片绿色的海洋。”
    看起来,这位副场长经历了事情的全过程,对于环境保护也是真的上心。在坐的都停下了手里的筷子,听他娓娓动听的介绍。
    见大家都在听他讲故事,他有些谦意地说道:“吃呀!我们边吃边说。”说着,他自己带头吃了一口菜,又放下了筷子说了下去。
    “市里为了配套这个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根据沪海市整体规划,提前打通了到这边的道路系统,有些主干道的修建提前了好几年。修好了以后,因为这边没有产业和人口众多的居民,也就没有多少车辆通行,差不多只有我们环卫的车辆使用,投资的效益很低。还修建了到垃圾场的专用道路,使用效率更是低的可怜。加上修建垃圾码头的费用,政府在垃圾处理上的投资真是下了血本。目前,除了几个西面和北面比较远的城区,其余城区的垃圾全部在此处理。中心城区的垃圾使用垃圾运输船中转,靠近这边的县区直接使用垃圾运输车送过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这个垃圾场承担着全市垃圾处理的大部分任务,身上的责任是很重的。我们这个班子的每一个成员,都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每一天的工作都安排的紧张有序。我们要对的起政府,对的起百姓,义无反顾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饶峰听的是热血沸腾。这位副场长的介绍,简直就是结合环卫实际进行的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也是副场长自己感情的真实流露。环卫工作说不上重要伟大,却是现代城市一天也离不了的。无形中,饶峰对沪海市环卫同行充满了敬意,也感觉到了自己身上和责任沉重。
    副场长继续说下去。
    “我们这个垃圾填埋场,也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现在使用的填埋区没有做防渗,二是垃圾渗滤液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这两个问题,对于周边环境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好在这里远离城区,没有人关注。我们新的填埋区采用的是卫生填埋,已经设计完成,到建成投入使用的时候,这两个问题就会彻底解决。”
    吃过午饭,白总陪同饶峰考察,先是观看了垃圾码头上的卸料装车。在一条专用的水道上,修建了十几个运送垃圾船只停靠的泊位,每个泊位上有两台吊机,负责把垃圾船上的垃圾吊装到重型卡车上,由重卡运往垃圾填埋场填埋。那些重卡的车厢都是经过加高的,装载量明显地加大了许多。一天一万多吨的垃圾在此卸下运走,现场作业的场面是非常壮观的。饶峰看了直咋舌头,比起这里的垃圾量来,自己城区的那点垃圾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这不是饶峰考察的重点,只是顺便看看,他的重点是看垃圾填埋的作业过程。意外的收获是,他知道了在我们国家,在水网发达的区域,还有一种利用船只转运垃圾的方式。
    来到垃圾填埋区,望着那大片的滩涂,用过的和还没有使用的连成一片,处于其中,给人一种渺小的感觉。那些已经使用过的区域,都进行了比较好的覆盖。时间比较久远的,表面已经长出了植物。距离时间比较近的,棕黑色的土壤盖在上面,像是一些堆起来的土堆。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如果不告诉他,他或许永远不会想到下面埋的是垃圾。
    白总带着饶峰来到正在使用的填埋区看他们的作业,又发现了一个新鲜事。在空旷的填埋区,安装着两条输送带,每条大约有十几米长。运送垃圾的重卡把垃圾卸到输送带的起点,有专门的装载机把垃圾装到输送带上,输送带两边等距离地站了一些人,手里拿着钩子捡拾垃圾里的有用物品。输送带的终点,有专门的装载机把捡出了有用物品的垃圾送到填埋区进行摊铺整平。看得出来,这些垃圾与一般的居民生活垃圾有所不同,是在源头上进行了选择的,里面的有用物品较多。饶峰问这是怎么回事,白总笑着说:“我们沪海市太大了。垃圾里有很多有用的东西,以前我们都是一埋了之。后来有人来联系,愿意到我们这里来承包捡废品,让我们在源头上把一部分有用物品多的垃圾给他们运过来。他负责组织人员、投资设备、保证安全,并给我们上交一定的管理费。我们负责给他们在输送带上料和清理捡过废品的垃圾,上交的管理费算是我们的一项额外收入,我们用于职工的福利了。”
    饶峰知道这是单位的小金库,便不再问下去,却真实地体会到,南方人的大脑,就是比北方人灵活,说不上一个什么地方就能抠出钱来。
    在填埋作业现场,饶峰看到许多台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重卡在联合作业。他深深地感到,要做好垃圾填埋,没有相应的机械是不行的。
    饶峰看了他们整理出来还没有使用的填坑,很浅,经过机械的平整压实,能够承载重卡行走。和填埋完毕封闭的场区比较,填埋的垃圾大约有七八米高的样子。经询问白总,证实了饶峰的猜测,填埋高度为八米,覆土零点五米。经过一段时间,其中的易腐有机物腐烂和自然压实,大约沉降到六米左右就稳定了。
    饶峰望着已经使用过封场完毕的场区,形成了一片高度几乎一致的平面。那剩下的更大的一片区域,如果经过防渗处理,每平方米面积上可以填埋更多的垃圾。以此推算下去,沪海市虽然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可是仅这片滩涂,就可以满足几十年垃圾处理的需要。
    望着不远处的大海和与大海相接的滩涂,饶峰不由的感叹:上天是公道的。一个两千万人口的城市,一般情况下,垃圾问题是无解的难题之一。可就是这一片滩涂,就把这一难题化解了。正所谓这边关上门,那边会开窗。
    饶峰特别关心填埋渗滤液的问题,白总也没有回避:“我们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但老天给了我们方便。这么大的垃圾填埋量,加上这里的雨水大,也有一定的渗滤液产生。我们目前采取的办法就是排海,在排海之前经过一片人工芦苇湿地。总体效果不理想,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后期建设的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上配套了渗滤液处理设施。”
    饶峰到渗滤液排海的人工湿地现场看了,凡是水深的地方,芦苇都枯黄了。那些水浅的地方,芦苇长势还可以。
    这是中国最大的垃圾填埋场,饶峰在这里长了见识,对于垃圾填埋作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投稿邮箱:zghwkjw@163.com      联系电话:0538-8993676
鲁ICP备19065681号-2      技术支持:焦点网络(电话:0538-6632526,8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