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臨近,瀘州市瀘縣福集鎮300個垃圾分類環衛箱正式“上崗”,嶄新漂亮的環衛箱、簡潔明了的投放方法、標識清楚的分類桶……讓人眼前一亮。
“這些垃圾分類環衛箱做得很不錯,美觀、大方、實用。”茂盛村11社村民萬先海將生活垃圾分類投到環衛箱后說,以前的垃圾坑是開放式的,村民們丟垃圾總是隨手一扔,很多時候都沒有丟進坑內,導致垃圾坑周圍非常臟亂。新的環衛箱修好以后,村干部經常上門給村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大家的意識越來越強了,現在亂丟垃圾的現象少了很多,農村環境越來越好了。
“我在福集鎮做環衛工人已經9年了,以前沒修這個新的垃圾坑的時候,我們收垃圾都要用人工來把垃圾從垃圾坑鏟到車上,即費時費力又不衛生,現在好了,我們隻需要動動手指,垃圾收集車就能自動把垃圾箱裡的垃圾收集到車上,又快又干淨。”福集鎮環衛工人熊良書一邊操作著垃圾收集車,一邊說。
生活垃圾分類事關千家萬戶,既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環節,也考驗著社會治理的精細程度,更是社會文明程度的具體體現。為更好地適應垃圾分類新形勢、新要求,實現農村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提升轄區人居環境。近日,福集鎮投資800余萬元,在16個村新建300個垃圾分類環衛箱和1個垃圾壓縮中轉站,推動實現垃圾分類從“新風尚”向“新日常”轉變。
“我們的環衛箱是根據人口的分布情況設置的,為保証農村環境整治常態長效化開展,我們還配置了30余名環衛人員,專門負責環衛箱的清掃保潔,同時加大垃圾清運頻次,提高清運效率,確保農村環境干淨整潔。”福集鎮環保辦主任毛紅兵說。
為了推動垃圾分類從新風尚轉變為群眾的新日常,福集鎮在加大環衛箱建設的同時,實行環衛箱網格化包保制度,把責任落實到具體村干部頭上,同時通過村規民約引導群眾正確丟垃圾,形成人人參與、人人共治的良好氛圍,有效推動了福集鎮人居環境整治,建設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
“垃圾分而置之,利於分而治之。”新的垃圾分類環衛箱建成投入使用,不僅讓“垃圾們”找到了各自的“家”,也助推垃圾分類在農村找到了正確的“路”。
福集鎮始終堅持以“民心守護”為引領,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不斷強化措施,讓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潛移默化走進群眾心中,推動垃圾分類工作走深走實、見行見效,不斷提升轄區人居環境質量。
近年來,瀘縣堅持把鄉村建設放在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位置,高標准開展鄉村建設行動。深入推進“三大革命”,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轉運處”全覆蓋,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3.5%、生活污水有效處理率達84%﹔持續推進“四個全域”補短工程,新建供水主管網178.8公裡,新(改)建農村公路32.3公裡,新建通信基站200個﹔成功創建省級鄉村運輸“金通工程”樣板縣、省級鄉村水務先進縣,全力爭創全省鄉村振興先進縣。(曾佐然、雷鳳麗)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