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城西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作为重点改革事项,积极探索、真抓实干,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建城西区特色“1+3+X”一网共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区一盘棋工作局面,以点带面打造城西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样板。
生活垃圾分类在城西区各行业领域全面推进
在城西区弘才儒之源小区居住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自2021年小区成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后,他们家人从不熟悉到养成了分类习惯,现在每天家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起来更快了!每天完成按类投放后,都会有一种完成使命的感觉。
随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城西区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加大生活垃圾分类推行力度,制定了党建引领、公共机构以及教育、商超、物业、文旅、卫健等行业专项工作措施,印发《城西区关于贯彻落实<西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党组织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考核评议重要内容,“党员先锋队”带头宣传践行垃圾分类,制定公共机构、分类运输、教育、物业等专项工作方案10个,多次组织开展全区联席会议、专题会议、集中约谈。
截至目前,城西区生活垃圾分类在各行业领域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100%,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达90%;共创建52个示范小区,打造5个市、区级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在辖区248个公共机构、13个农贸市场、15所小学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在小区、学校、公园广场等区域安装300台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设备;在小区内安装生活垃圾分类亭70个;全市首个绿色垃圾分拣中心已建成投运;城西区垃圾分类宣教展示厅上榜2023年住建部宣传教育基地。
全区248个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覆盖
为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示范样板,2023年城西区打造了小区、窗口单位、机关、学校、医院五类示范点。目前,城西区共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52个,覆盖3万余户,占辖区居民总户数的40%,示范小区推行生活垃圾“撤桶并站、定时定点、桶边督导”投放管理模式,实现了示范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利用率达40%。为持续强化示范创建成果巩固,加强全过程跟踪督导,积极开展“驻点+错峰”巡查。在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方面,城西区节能办印发《城西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工作实施方案》,打造城西区政务服务中心、古城台小学、西关卫生服务中心、西关大街街道办事处、机关事务服务中心5个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区248个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覆盖。
城西区针对垃圾清运系统开展调研普查,全面落实分类运输,摸清35家清运单位、505个小区、52个示范小区、248家公共机构、81个公共机构食堂、7处公园绿地等重点场所垃圾分类情况底数,制定《城西区厨余垃圾收运方案》《城西区社会化清运单位考核方案》,加大清运监管力度。同时要求社会化清运单位在清运期间采取“不分类不清运”的方式进行工作,优先保障示范小区及公共机构分类运输落实到位。对混装混运的社会化清运单位及小区物业进行约谈和处罚。
城西区垃圾分拣中心建成投运
为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城西区不断完善分类处置设施,2023年4月底全市首座绿色垃圾分拣中心——城西区垃圾分拣中心建成投运,目前日均处理量约6吨;文景街厨余垃圾处理站8月底正式运行,日处理能力为0.5吨;生活垃圾自2023年4月27日转场至焚烧发电厂处置后,累计生活垃圾处理量为9万余吨,通过分类收集运输处置,有效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为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提供保障。
《西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为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法治化进程,城西区以宣传教育为主,柔性执法为辅,对小区未实行垃圾分类、混投混放等情节严重,且多次劝阻无效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开展执法行动,累计下达《限期责令改正通知书》77份,行政处罚33件,处罚金额1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