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半,饶峰准时来到青龙环卫中心,赵主任和杨主任已经在那里等候。 十几分钟内,各办事处分管主任和环卫中心主任陆续到齐了。 赵主任一边招呼大家,互相打趣,一边随意地跟大家说:“今日费事八掛地叫大家过来,一是想大家了,把伙计们聚起来吃顿饭。二是饶局长借着这个场合有事跟大家说。饶局长,趁着还没有喝酒,你把想法跟大家说说?” 饶峰清了清嗓子说道:“赵主任弄得挺隆重,那我就借花献佛了。事情起因于去年我和赵主任走访的两个环卫工人家庭,是为了了解环卫工人收入的事。这两个家庭,一个是本地人,一个是外地人,都是靠租房居住,在环卫打工。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为了生活,选择了环卫。大家都知道,我们环卫的门坎低,只要有体力,从事环卫工作,不需要文化和技能,这是他们离开故土来到城市比较现实的选择。他们两个家庭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有一个上学的孩子,因为父母的原因无力抚养,靠他们打工挣钱供孩子上学。我们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低,打工挣的也不多,即使如此,他们仍然省吃俭用,省下大部分的钱供养孩子。当时我就想着成立一个基金,帮助那些因贫困缀学或者上不起学的孩子。前段时间,因为事情太多就搁下了,但这个事我一起在考虑,现在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请大家一起过来议议。” 他停了一下,观看大家脸上的表情。在一阵诧异之后,在座的各位脸上都呈现出激动的神色,饶峰便继续说下去: “我们不是无差别地救助贫困,我们的这点能力有限,只能帮助那些确实因为贫困上不起学或缀学的环卫工人子女。我的设想是,成立一个十万元的资助基金,专门资助那些考上高中,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学或缀学的学生。环卫局出六万元,你们四个办事处各出一万元,每年资助十名左右的学生,每人的资助额度为三千元,基本上够一个高中生一年的教育和生活费用。花掉的钱,每年进行补充,保持十万的规模。这只是我的一个初步想法,行与不行,大家一起议议。” “为什么是高中生,贫困的初中生和大学生也不少,难道我们不能帮他们一把吗?”玄武的方主任问道。 这个问题饶峰经过反复的思考,回答起来干脆利落:“我们党和政府,在整个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学生的基本费用国家出了。如果在初中出现缀学的现象,一定是家庭教育和家长的事,就是给钱也解决不了问题。高考后被各级各类公立学校录取的学生,前途是基本确定的了。国家对在校生有一定的补助,节约一点,家里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完成学业问题不大。再说,到了这个年龄,自己已经具体了一定的自立能力,勤工俭学也有了条件,基本不需要资助。倒是在高中阶段,学业负担重,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前途不是很明朗,遇到困难,从家长和学生两个方面,很容易选择退学。而能考上高中的学生,智力一般很好,都有通过高考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如果因为家庭困难失去这个机会,将是人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再说,我们环卫工人子女,每年考上高中的不会很多,他们的家庭比一般的社会家庭普遍要困难一些,更容易出现缀学的问题。如果我们帮助了他们,对于提高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增加队伍的凝聚力会有很大的助力。” 听饶峰这么说,在场的人都觉得有道理。特别是四个环卫中心主任,对自己队伍的情况了解的更是清楚。现在环卫局要牵头成立资助贫困环卫工人家庭子女上学,他们是从心底高兴和赞成。 青龙环卫中心杨主任首先响应:“饶局长,你说的一万元钱,根本就不是个事。我们少吃点饭,或者吃饭的时候少点几个好菜就行了。或者在平日管理上下点功夫,少修几次车就省出来了。一万不够就两万,环卫中心拿不出来,我们发动工人捐款,一定会凑齐。” 白虎环卫中心许主任也是一脸期待:“饶局长,环卫工人真的是挺值得同情的。他们地位低下不说,这是自己的能力决定的,凡是有点本事的人,都不会当环卫工人。可我们一天到晚辛辛苦苦地清扫道路、清理垃圾,风里雨里,起早贪黑,没有人理解,还时不时地受到歧视,被人漫骂和污辱,我们感到很憋气。有些工人告诉我,他们都不敢在亲戚朋友面前承认自己是环卫工人,承认了就会被人看不起,在背后会有人指着脊梁说,这人是扫大街的。甚至连带孩子在人前争执,都会被人有意无意地贬低说,你张狂什么,你爷爷不就是个扫大街的嘛。还有就是收入低,在咱们临淮市区,生活费用还是很高的,环卫工人一月挣的那几个钱,除去日常开销、人情往还,一年下来,根本剩不下几个,遇到天灾人祸就无法迎挡,孩子缀学现象挺多。如果能有这么个基金,不管一年能帮到几个学生,总是有人能继续学下去,说不定以后就有了出息,他会记得咱们环卫系统的好处,为他们的爹娘、爷爷嬷嬷当环卫工人自豪。” 其实,饶峰说要办事处出一万元钱,也没想着从办事处财政出,就是要各个环卫中心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这笔钱来。环卫中心是靠财政拨款加收费来支撑运行的,财政转圜的余地很大,一年出一万元钱根本不是问题。 另外两个环卫中心的主任,也站在环卫工人的立场上表态支持此项工作。 四个分管主任,对于环卫工人也是有着比较深厚的感情,对于环卫工人的难处,也是有着深切体会。他们对于饶峰的提议,从心底是赞成的,但他们是站在办事处的立场上,不能轻易表态。 白虎办事处的周主任是里面实事上的带头大哥,大家不约而同地望着他,希望他先发表意见。 在大家注目的眼光里,周主任有些不太自然,他冲着另外的三个分管主任说道:“你们看我干什么,有什么想法直接说。” 方主任狡猾地眨眨眼睛道:“这种大事,你老大不说,谁能先开口?” 周主任嘿嘿地笑笑,对饶峰说道:“饶局长,你做的这件事是件好事,可师出无名。据我所知,这类基金的成立是要到民政局备案的。要备案必须要经过审批,你如何过审批这一关?” 这个事饶峰早就想过了,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我们这个基金,不能拿到明面上,就是在私下运作,不从社会上募集资金,也不在社会上运作,我们只帮助城区环卫工人中孩子上不起高中的个别家庭。” 方主任提了一个敏感的问题:“饶局长,你怎么保证资金使用的公正和公平?” 饶峰想了一下回答说:“这里面不存在公正和公平的问题,只有运行公开透明的问题。从社会上来说,从来就没有绝对公平公正的事,任何事只有相对的公平公正。我们这部分钱的资助对象,仅限于那些考上高中,因家庭困难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面很窄,也很小,不需要考虑公平公正问题。在使用这笔钱的时候,有一个透明的章程和决策程序就行了。只要决策过程按照章程规定的实施,就是合理的。打个比喻,虽然每个办事处都出了一万元,但你那里今年没有出现章程列举的有必要资助的情形,就不能使用这笔资金。如果你那里今年出现了多例章程列举的情形,经过一定程序的确认,那就可以超出交纳的比例使用这笔资金。也就是说,这笔资金是面对全城区环卫工人,统一调节使用的。” 饶峰停了一下继续说:“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每年出现需要资助的学生数量差别很大。在没有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凑数。在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就要严格审核。这样运行一两年,对于这里面的情况就差不多掌握清楚了。” 赵主任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饶局长,咱们一共只有十万元的规模,如果每年都有支出,而且高中是三年,在每年都有资助的情况下,怎么维持持续运行下去?” “我算了一下,我们每年资助十个孩子,每个孩子一年的支出是三千,总数就是三万。三年下来,就是九万。只要我们每年向里补充十万,就能维持下去。每年补充的十万,还是我说的比例,环卫局出六万,你们每个办事处各出一万。如果因为一些难以预料的因素,维持不下去,或者钱凑不出来,我们就停止运作。把筹到的钱花完就行,不会造成超支,我们也不会让资助活动失控造成超支。”饶峰回答。 “如何确定资助对象,就是如何运行这笔资金呢?”周主任问到了问题的关键。 “我是这样想的”,饶峰解释道:“钱放到环卫局,专门在银行开一个专户。我们成立个小的专门机构管理这笔资金。每年新学年开学后,也就是九月份,各办事处把需要资助的学生名单提出来,由参与管理的人研究决定。最好是协商确定,如果实在争议太大,就投票决定。投票权重与出资相对应,就是环卫局占百分之六十,各办事处各占百分之十。因为面对的是整个城区的环卫工人,与环卫局的关联不大,我们相对比较超脱。确定名单后,由各办事处与受助人签订协议,资助三年,然后从账户拨款就行了。” 话说到这里,从规模到用途,大致的运作程序,大家基本清楚了。最终达成了共识,由环卫局起草一个简单的章程,拟定一个议事程序,再认真讨论一次就行了。 几十分钟的时间,敲定了一个饶峰思考了很长时间的想法,为困难环卫工人家庭孩子的高中教育设立了一道保险围栏。虽然不是那么正规,也不那么合法,却可以为困难环卫工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饶峰觉得,为此承担一点风险是值得的。 在场的人,特别是环卫中心主任,心中的高兴溢于言表,觉得自己也实实在在地为困难家庭的环卫工人做了点事。 这顿饭,吃的真是兴趣盎然,气氛热烈。饶峰和赵主任成了中心,收到人们发自内心的赞扬,也额外喝了不少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