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环境工程科技网

____

打造同仁交流平台,探求行业发展真谛

服务热线   ——

0538-8993676

实施五年 97%市民自觉践行“新时尚” 垃圾分类“三增一减”效果显著 最新“成绩单”反映出市民的认同
2024年07月01日

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五年之际,最新公布的“成绩单”反映了上海市民对“新时尚”的认同和践行:今年前5个月,上海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分出量分别为7627吨/日、2.1吨/日、9111吨/日,干垃圾清运量为17060吨/日。与2019年6月的数据相比,“三增一减”效果显著,湿垃圾增加70%、干垃圾减少17%。

  目前,97%的市民已自觉履行垃圾分类义务,全市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从《条例》施行前的15%提高到了95%。

  环境更友好

  《条例》实施前后,2.1万个投放点经历了一轮改造以适应新的分类要求,但它们中的一些在设计时欠缺考量,或者经过高强度的使用,如今老化破损。

  徐汇区天际花园小区两座垃圾箱房此前就有投放口的设计问题,干垃圾明显多于其他三类垃圾,但投放口的数量和大小却“一视同仁”。“晚高峰”时,挤在垃圾箱房前排队,不少居民发了牢骚。

  “当大部分居民养成了分类习惯,跟不上居民生活规律、满足不了大家合理需求的规定应该有所调整。”徐汇区绿化市容局副局长曹丹俊表示,徐汇区正全面推进生活垃圾投放点的改造提升,让分类投放的环境更友好。

  经过改造,天际花园小区的垃圾箱房有了两个干垃圾投放口,排队问题缓解;体形较大的可回收物设专区分类堆放;所有投放口设自动感应开关,挥一下手,盖板自动抬起,不再脏手;湿垃圾专设冷库,“冻”住异味。同时,限时投放规则也变宽松了。以前早上、中午、晚间三个时段各开放3个小时,现在24小时都可以投放。

  排放更低碳

  垃圾分类除了让小区环境更好,还能改善全球气候?和平小区的曹英红起初觉得这是遥不可及的“大道理”,直到走进老沪闵路上的碳汇科普体验馆。际霖环保项目经理徐明宽指着“旧物再生”小程序页面说,他刚刚扔了3公斤旧书,按市场价可拿1.8元,同时收获1.8个“碳积分”,还能看到这次分类投放减少了1.47公斤的碳排放。当攒到70个“碳积分”,可兑换一支140克的品牌牙膏。如果投放更多可回收物、减少更多碳排放,还能兑换肥皂、洗洁精、马克杯、环保袋、收纳盒、钢笔等物品。

  “垃圾分类减碳的意义重大,非常适用碳普惠来持续巩固推进成效。”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毕珠洁表示,去年9月起,上海绿化市容部门联合14家单位组成了政产学研团队,形成的方法学已在主管部门备案,有待改进和论证。未来,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行为将得到碳减排的补偿,从而获得经济效益,有助于构建一个新的垃圾分类价值认同闭环。

  分类更精细

  在许多推行垃圾分类的国外城市,分类的不断细化和调整是必然趋势。随着公众对垃圾分类意义、价值认知认同的加深,这一趋势在上海开始显现。

  五年前,晶品购物中心还是城管部门突击检查发现混投垃圾的“差生”,五年后,这里蜕变为精细化分类典型。晶品购物中心物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乔云恒介绍,目前商场内80多家商户都支持把四分类升级为八分类,将可回收物细分为玻璃、金属、塑料、纸、废旧纺织品。为鼓励精细化分类,商场允诺让优秀商户优先选择电子屏幕广告投放档期,其他线上线下的宣发资源、评优奖励也会向优秀商户倾斜。

  投放更方便、环境更友好、价值更凸显,这些都是激励精细化分类的重要因素,但核心“推手”是末端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能力,它们有效运转,才能让公众相信垃圾分类的努力“必有回响”,这样构建的价值认同“闭环”才最坚固。

  上海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是这样做的:在收运端,严格“专车专运”,配置四分类清运车5000多辆;建成1.5万个服务点、205个中转站、14个集散场,推动资源回收体系有效运转。在处置端,通过建设焚烧设施15座、湿垃圾集中设施9座,使每天的生活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从2018年底的1.4万吨增加到3.6万吨,“十四五”末将达到3.9万吨。2021年11月底,全市提前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投稿邮箱:zghwkjw@163.com      联系电话:0538-8993676
鲁ICP备19065681号-2      技术支持:焦点网络(电话:0538-6632526,8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