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市150个街道及乡镇开展低值可回收物体系建设试点,其中114个街道和乡镇明确采用“一袋式”上门回收模式,占比76%。此外,全市已有308个街道及乡镇确定了161家大件垃圾托底上门收运单位,占比88.3%,东城、西城、海淀等14个区已实现全覆盖。
在西城区广外街道,居民将饮料瓶(啤酒瓶)、废旧衣物等“低值可回收物”装进可回收物袋中,既可以自行前往生活垃圾分类驿站随时进行交投,也可以在集中交投日进行统一交投,或是拨打400电话一号通预约回收人员上门回收。
“我们从2022年开始,就尝试引入了‘一袋式’回收与中转站相结合的运行模式。”西城区广外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科长贾佳提到,目前,每天收集到街道中转站的低值可回收物约5吨。另外,物业单位还在小区内开展“以瓶换桶”活动,居民可用相应玻璃瓶兑换垃圾桶,目前已经收集玻璃瓶10余吨。
今年以来,北京市在可回收物体系建设方面,采取了打造利旧回收网络、推动回收服务进社区、畅通大件垃圾便捷回收渠道共三项便民惠民措施。
为了方便市民利旧回收,北京市依托现有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打造方便市民利旧的回收网络,全市设置交投点5418个、中转站169座,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17座,目前可满足可回收物收集、运输、处理需要。
为了推动回收服务进社区,西城区开展“定期定点”集中投放日活动,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知晓率;朝阳区打造“望京严选”前端惠民全品类回收品牌,高、低值同等重量获得同等积分,引导居民踊跃交投低值可回收物;通州区则因地制宜开展智能回收箱进社区试点,方便居民交投。
为了畅通大件垃圾便捷回收渠道,今年8月,北京市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重点提升工作方案》,要求每个街道及乡镇至少明确1家提供上门服务的托底收运服务单位。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08个街道及乡镇确定了161家大件垃圾托底上门收运单位,占比88.3%,其中东城、西城、海淀等14个区已实现全覆盖,居民可通过电话、手机APP、小程序等方式,预约收运服务单位提供有偿上门回收服务。
与此同时,市城市管理委、首都精神文明办还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共享低碳生活”再生资源回收日主题活动,引导各区结合邻里节、跳蚤市场、二手交易等社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再生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