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于植树100亩,24小时不间断作业……7月1日,郑州市二七区城市管理局首批35台新能源环卫车辆正式交付使用,标志着二七区向全面绿色化、低碳化又迈出了关键一步,率先实现了环卫领域的“零碳运营”。
“政策+资金”双轮驱动,为城市环境治理注入新动能
根据《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家明确支持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设备更新,鼓励推广新能源、智能化设备,助力绿色低碳转型。二七区紧扣政策导向,将环卫车辆及中转压缩设备更新纳入年度重点工程,通过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一次性购置35台新能源环卫车,覆盖洗扫、高压清洗、垃圾清运等多场景作业需求,以“政策+资金”双轮驱动,为城市环境治理注入新动能。
“本次设备更新不仅是‘政策账’,更是‘民生账’、‘生态账’。”二七区城管局基建科科长秦宏魁表示,“新能源环卫车的投用,将推动环卫作业从‘燃油时代’向‘零碳时代’跨越,为二七区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提供更优质的生态支撑。”
35台新能源车“上岗”,可满足全场景作业需求
此次投用的35台新能源环卫车均为纯电动驱动,涵盖洗扫车、雾炮车、高压清洗车、压缩式垃圾车等主力车型,单车续航里程达280-350公里,可满足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全场景作业需求。相较传统燃油车,新能源环卫车能够彻底告别尾气污染,作业过程中实现“零碳排放”, 按照单车年运营3万公里计算,1台新能源车每年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相当于植树造林2.9亩,本次更换35台新能源车辆年节油约42万升,相当于植树造林100亩。除了降低能耗,新能源环卫车运营成本更低:电费成本仅为燃油成本的1/3,单台车年均节省运维费用约3万元,全区年节约成本超120万元。
此外,由于环卫清扫车作业时间大多在清晨,在经过居民区、学校周边时,新能源环卫车噪音污染降低60%以上,有望彻底解决“扰民”难题。同时车辆配备智能监控系统,可通过北斗定位实时追踪作业轨迹,自动监测油耗(电耗)、清扫面积等数据,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即可远程调度车辆、查看作业质量,故障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作业效率提升40%。
从“试点”到“全域”,绘就“无废城市”新图景
随着新能源环卫车辆的投用,是二七区“无废城市”建设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二七区城管局2025年内预计再新增31台新能源环卫车,逐步淘汰全区剩余燃油环卫车,实现环卫车辆100%新能源化;同步升级“智慧环卫管理平台”,引入AI识别技术,自动分析路面洁净度、垃圾清运频次等数据,动态优化作业路线,推动“人找活”向“活找人”转变。
与此同时,推动新能源环卫车与智能垃圾分类箱、末端处理设施无缝衔接,构建“分类投放—密闭运输—绿色处理”全链条闭环,助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新能源环卫车不仅是作业工具的升级,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革新。” 秦宏魁说,“我们将以此次投用为契机,持续探索‘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可持续模式,让绿色转型成果更广泛惠及市民,为环卫事业发展赋能,为环卫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