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全市环境卫生和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发展,7月2日至3日,重庆市举行全市环境卫生暨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
在首日的观摩活动中,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家庭环保成长档案”的创新实践,与两江新区“垃圾分类循环利用”中心的“一站多元化”处理模式,成为最吸睛的亮点。这场“从社区细胞到产业循环”的立体化考察,生动展现了重庆垃圾分类工作的民生温度与科技厚度。
参会人员在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现场观摩
家庭环保成长档案
激活社区自治新动能
在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居民们在茶余饭后多了一项新话题——谁家的“环保积分”又冲上了社区排行榜。这个老旧社区,正通过一本本动态管理的电子档案,让垃圾分类从“要我分”变成了“我要分”。
据了解,民主村社区秉承“党建统领、多元共治、民生为本”的原则,打造了多元共治模范社区,垃圾分类参与率达90%,准确率达80%。
民主村社区垃圾分类设施焕新升级
“我们建立了‘家庭环保成长档案’线上动态管理机制,通过社区工作者指导建档、网格员定期核档、巡检员问题记档、家庭自主晒档,形成了‘建档-跟踪-提升’闭环培育模式。”
民主村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聚焦设施与服务两大关键,在设施焕新上,精心打造了12处垃圾分类投放点。同时,通过打造“垃圾分类+便民服务”综合体,构建规范统一的收集体系,设立“两网融合智慧服务中心”,借助“再生资源回收日”开展趣味抽奖活动,为垃圾分类优秀家庭发放“民主村美食优惠券”,让居民在垃圾分类中获得实惠,构建起绿色激励闭环。
“一站多元化”处理
让建筑垃圾重获新生
在两江新区“垃圾分类循环利用”中心,建筑垃圾正在经历一场“华丽变身”。
据了解,两江新区积极构建“社区驿站-移动回收-分拣中心”三级回收管理体系模式,实现从垃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位于康美街道的“垃圾分类循环利用”中心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参会人员在两江新区“垃圾分类循环利用”中心现场观摩
该中心占地面积约21000平方米,配套建设了可回收物分拣打包点、大件垃圾及园林绿化垃圾处置点、装修垃圾和拆除垃圾处理点,运用3D分选等手段实现了“一站多元化”处理,极大地提升了垃圾处理的效率与质量。
据介绍,“垃圾分类循环利用”中心打通了“垃圾-材料-商品”价值再生通道。采用自动化垃圾分拣流水线,利用分拣机器人、磁力分选机等先进设备,对建筑垃圾进行精确分选,对可回收物进行高效、准确分类打包。其中,砖石、混凝土块破碎成骨料,再生利用为建筑产品;破碎剩余的淤泥和石粉改造成再生种植土;大件垃圾和绿化垃圾被分选破碎后形成可燃物,有效实现了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
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