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环境工程科技网

____

打造同仁交流平台,探求行业发展真谛

服务热线   ——

0538-8993676

德清县首个园区级厨余垃圾资源化项目落地
2025年08月12日


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康乾街道的天安云谷园区内,每晚八九点钟,一个看似平常的“小屋”,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每日园区内餐饮店、酒店,以及住户产生的厨余垃圾都会被准时运送至此。

工作人员将一袋袋混杂着果皮菜叶的厨余垃圾投入进料口,伴随着低沉的机械运转声,一场变废为宝的绿色循环正在悄然发生。

日前,这个由全球环境基金(GEF)、万科公益基金会(VKF)资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管理的GEF/UNDP“零废零碳”项目已完成建设并正式投入运行。这一项目实体化运行的核心便是这座由地上地下两部分组成的小型餐厨垃圾处理站,采用一体化多级恒温厌氧发酵技术,可分布式集成。处理站是德清县首个落地的园区级厨余垃圾资源化项目,为探索“零碳社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我们的目标是利用分布式离网处理,在园区内打造厨余垃圾自给自足的闭环系统,实现废料资源化,将原本的正碳排放逆转为负碳吸收,迈向零废零碳。”湖州智慧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零废零碳”项目运营负责人杨迪博士介绍说。

进入投料口的厨余垃圾,首先将经历打碎与脱水,让体积和水分大幅减少。随后,物料滑入深埋于地下的关键装置——一台长达6米、宽高各3米的一体化多级恒温发酵罐。系统依托高度集成的传感器网络,可远程实时监控投料量、发酵温度、甲烷产气量以及发电效率等关键指标。

据了解,选择埋地安装有两个关键优势,一是利用地下相对稳定的环境,无需额外大量耗能就能维持发酵所需的恒温(约35℃)环境;二是能有效隔绝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噪音和异味,确保对园区环境的零干扰。在恒温、恒湿、恒压的密闭环境中,微生物高效工作,将有机质近乎完全分解,持续产生高品质甲烷气体(沼气)。沼气直驱发电机,每天约120公斤厨余垃圾可发电逾20千瓦时。所产绿电不仅满足设备自耗(包括维持发酵罐恒温),还能为园区输出额外清洁电力。

不止于此,屋顶小型风机与光伏板同步运转,组成辅助发电系统,进一步巩固能源自持,保障地下恒温发酵。发酵后的固体沉积物经无害化处理,成为优质有机肥料,直接回用于园区绿化,处理后的污水也达到了直排标准,实现资源闭环。

“这套系统的价值是多维度的。按每日满负荷处理250公斤厨余垃圾测算,每日可实现 1.5 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效益,以现在的碳价,可在碳汇市场变现127元。系统实现了电力自产自用,成为成熟示范,让园区客户、员工以及周边人群直观体验绿电与‘双碳’理念的落地实效。”杨迪博士表示。


投稿邮箱:zghwkjw@163.com      联系电话:0538-8993676
鲁ICP备19065681号-2      技术支持:焦点网络(电话:0538-6632526,8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