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山东茌平区的孩子们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假期。他们没泡在空调房里玩手机,而是跑出去参加环保活动,亲手摸、亲眼看,把保护环境这件事从书本搬到了生活中。这可不是枯燥的课堂,而是好玩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孩子们乐在其中,绿色理念也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根。
垃圾变宝藏,旧衣成书包,孩子们的环保暑假有多酷?
茌平区洰源水务有限公司成了孩子们的新乐园。一群小朋友兴冲冲地跑进智能垃圾分类厢房,瞪大眼睛看那些高科技设备。垃圾箱还能“说话”,教你怎么把垃圾分得清清楚楚。扔对了垃圾,屏幕上蹦出积分,孩子们高兴得像玩游戏通关一样。张一森小朋友乐呵呵地说,矿泉水瓶和用过的纸巾原来不能混着扔,分类对了还能换小礼物,太有趣了!这活动让孩子们明白,垃圾不是没用的废物,只要放对地方,就能变成资源。
垃圾变宝藏,旧衣成书包,孩子们的环保暑假有多酷?
孩子们还去了水资源管理的“智慧大脑”——态势感知及指控中心。大屏幕上,茌平区的供水系统像一张大网,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智慧平台就像“水医生”,能随时发现水管漏水,保障城市用水安全。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觉得这科技简直太神奇了。他们不仅学到了水的重要性,还懂得了节约用水有多关键。
垃圾变宝藏,旧衣成书包,孩子们的环保暑假有多酷?
在振兴街道的和美邻里党群服务中心,孩子们玩起了“变废为宝”的游戏。社工带着他们把家里不穿的旧衣服拿来,剪一剪、缝一缝,变成一个个漂亮的小书包。孩子们还用彩笔在布料上画花、画树,举着自己的作品满脸骄傲。王誉澄小朋友开心地说,旧衣服还能变成新书包,太神奇了,回家得跟小伙伴们显摆显摆!这动手的过程让孩子们发现,生活里的小东西也能有大用处。
垃圾变宝藏,旧衣成书包,孩子们的环保暑假有多酷?
环保活动不只是好玩,还让孩子们动起了脑筋。他们在垃圾分类厢房里学会了分辨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在水务中心明白了水资源的珍贵,在手工课上懂得了旧物再利用的妙处。这些活动就像一颗颗小种子,种在孩子们心里,慢慢生根发芽。家长们也说,孩子回家后开始主动分垃圾,还提醒大人节约用水,真是让人欣慰。
垃圾变宝藏,旧衣成书包,孩子们的环保暑假有多酷?
茌平区的环保实践活动设计得特别用心。活动不光是教知识,更让孩子们亲手去做、去感受。比如,智能垃圾箱的积分兑换环节,就像给孩子们发了个“环保勋章”,让他们觉得保护环境是一件很酷的事。而用水智慧平台的大屏幕展示,又让孩子们看到科技怎么帮我们管好水资源。这些活动把环保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儿,孩子们学得开心,记得也牢。
垃圾变宝藏,旧衣成书包,孩子们的环保暑假有多酷?
这场暑期实践活动还有个大亮点,就是让孩子们从“知道”变成了“去做”。课本上的环保知识可能干巴巴,但亲手把垃圾分对、把旧衣服变成书包,孩子们感受到的成就感是实实在在的。活动结束后,不少孩子回家后开始翻箱倒柜,找旧物来改造,还拉着爸妈一起学垃圾分类。这种改变不只是孩子一个人的,连带着整个家庭都开始关注环保。
垃圾变宝藏,旧衣成书包,孩子们的环保暑假有多酷?
茌平区的活动还特别注重寓教于乐。垃圾分类有积分奖励,像玩游戏;做环保手袋能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像搞创作。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干,觉得环保一点也不枯燥,反而特别有意思。这种方式让环保不再是大人嘴里的大道理,而是孩子们愿意去做、乐意去分享的事。
垃圾变宝藏,旧衣成书包,孩子们的环保暑假有多酷?
这场活动还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让孩子们看到了中国在环保上的努力。智慧水务平台、智能垃圾分类厢房,这些高科技设备展现了中国在环境保护上的进步。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为家乡、为国家的环保事业感到骄傲。这种自豪感,就像一盏小灯,点亮了他们对未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