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以垃圾分类为切入点,通过“21天蝶变记”专项活动及“四措并举”治理体系,推动居民从“要我分”转向“我要分”,将垃圾分类这一“关键小事”转化为日常习惯,为基层环境治理提供实践样本。
从试点突破到习惯养成
据介绍,高碑店乡成立工作专班,构建“宣传引导+专业培训+常态值守”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开展“21 天蝶变记”试点活动。
乡环境办联合综合行政执法队、社区及物业,通过垃圾分类宣传、新风“朝”可回收物集中投放日、“斤”打细算、桶前值守等精细化举措,从知识普及到实操指导层层推进。
经过21天持续推进,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与投放准确率显著提升,绿色环保理念深入社区,该小区成为辖区垃圾分类示范样板。
构建立体化回收网络
高碑店乡长期践行 “四措并举”,对于夯实垃圾分类治理体系,推动“垃圾分类新时尚”落地 ,高碑店乡长期践行“四措并举”。
比如,建成59组“五有四好”四分类桶站、409组标准桶站,以及12座再生资源可回收物驿站、11个爱回收智能回收箱,形成“固定桶站+智能设备+专业驿站”的立体化回收网络。
同时建立常态化巡检机制,重点核查垃圾桶完好度与分类标识清晰度,对损坏设施及时维修更换,保障居民分类投放渠道畅通规范。
2025年,高碑店乡采用“线上宣导 + 线下落实”双轨模式,累计开展“四进”讲师专题培训 25 场,在126个社区点位开展新风 “朝” 可回收物集中投放日活动10场,并组织知识讲座、入户宣讲百余次。
通过趣味化、场景化科普,推动 “人人知晓分类、人人参与分类”,同时打造13个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以点带面推广经验,让分类新风尚全面扎根。
党建引领强化习惯养成
以党建为引领,发动社区党员、青少年志愿者、物业工作人员组成“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在早晚投放高峰时段驻守桶站。
通过耐心指导分类、宣传引导、维护卫生等服务,用“党建红”推动“生态绿”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提升辖区垃圾分类准确率。
此外,建立“问题反馈+先进表彰+整改督办”三位一体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垃圾分类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常态”,确保治理成效持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