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淄博高新区诞生淄博市首张物业小区装修垃圾《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许可证》。10月20日,记者走进中润华侨城小区实地探访,见证当地如何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链条”破解装修垃圾难题,实现从“乱堆乱放”到“规范处置”的变革。
10月20日,记者走进中润华侨城小区建筑垃圾存放点,现场堆放的数十吨碎砖块、混凝土板和废旧木材格外显眼。尽管量级不小,但所有垃圾均被规范堆放在密闭式围挡内,顶部覆盖着防尘网,周边无任何散落或扬尘现象。大门口,社区公示栏中张贴的《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许可证》格外醒目,标明了物业责任人、清运企业及处置单位的名称。
现场直击:从“无序堆积”到“闭环管控”的转变
在存放点旁,记者遇到正在核对“三联单”的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与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李擎擎。“以前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他说,“装修垃圾随意倾倒在绿化带旁,渣土车夜间偷运、撒漏现象频发,居民投诉不断。”如今,随着“三联单”制度实施,每一辆进入小区的运输车都需经过严格核验:车前核验:门岗执勤人员对照许可证与车辆行驶证,检查篷布遮盖是否严密;单随货走:清运时,物业、运输方、处置方需同步填写“三联单”,记录垃圾种类、重量、去向及时间。
“三联单”:给渣土车戴上“紧箍咒”
执法部门介绍,传统装修垃圾管理中,“黑车”混入、证货不符、随意倾倒是三大顽疾。为此,淄博高新区用“三联单”加强监管,形成台账,作为后续执法查处的关键证据;对违规企业采取“一次警告、二次停运、三次列入黑名单”措施,倒逼运输方规范操作。
“以前有些司机为省建筑垃圾处理费用,会偷偷把垃圾倒在郊区空地。”一家运输企业负责人王师傅坦言,“现在车牌号都有登记,全程被盯着,想违规都难。”在位于淄博高新区黄河大道的资源化利用处置场所,记者看到一辆辆渣土车把建筑垃圾倾倒在这里,并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清理、破碎,形成新的建材原料。
首张许可证落地:物业从“旁观者”到“责任人”
在物业办公室,记者看到墙上悬挂的《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许可证》复印件,下方标注着“责任人:崔**”。作为淄博市首个持证物业小区,中润华侨城物业如今承担着更多管理职责:堆放点专职管理:安排工作人员每日巡查,确保围挡无破损、防尘网及时更换。
“全覆盖”目标:从“一个试点”到“全域规范”
淄博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与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润华侨城的实践为全域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简化审批流程,为更多物业小区开通“绿色通道”;长效机制巩固:对管理不力的物业和运输企业公开曝光,形成“比学赶超”氛围。“装修垃圾治理是场‘持久战’,但只要源头管住、过程盯住、末端兜住,就一定能打赢。”该负责人指着公示栏中的许可证说,“这张证不仅是许可,更是一份承诺——对居民的承诺,对环境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