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北京市生活垃扱管理条例》,平谷区以“坚持党员带头、强化机制保障、激发全民参与、紧投放环节、提升文明素养”为思路,采用“54321”工作法,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增强基层治理能力,垃圾分类工作日益成为“新时尚”。6月,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为71.07吨,环比5月增长72.62%,厨余分出率为13.20%;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为40.75吨,环比5月增长120.63%,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为7.57%。
五个带头打造先锋队伍
制定《平谷区关于开展垃圾分类党员干部“五带头”行动的通知》,号召全区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垃圾分类工作,带头宣传、带头清理、带头减量、带头分类、带头桶边指导,当先锋作示范。同时,与深化党员干部下沉报到工作相结合,与开展环境建设党员志愿服务相结合,与加强党员干部监督管理相结合,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加所在社区(村)的垃圾分类活动,鼓励基层党组织利用本单位本领域优势,为社区(村)提供活动支持,切实把党员干部组织好、作用发挥好,推动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5月初至今,参与社区(村)垃圾分类工作的在职党员14217人次、公共文明引导员797人次、志愿者8497人次、社会组织234支。
四项措施强化机制保障
一、区级统筹调度。成立区级工作专班,建立工作例会、拉练调研、信息报送、检查考评和通报制度。
二、层层落实推进。各党政机关单位率先实施垃圾强制分类,牢固树立“管行业管垃圾分类”理念,成立本单位工作专班,制定本辖区本部门工作方案,将垃圾分类纳入部门日常管理。
三、深入调查研究。区领导多次以“四不两直”、专题调研等方式,带队检查和指导垃圾分类工作,倾听群众意见,针对问题联合多部门现场会商。
四、严格执法监管。将区级联合执法与镇级属地日常执法相结合,区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对源头投放、中间收运、末端处置各环节开展全过程执法检查,每日汇总情况后在全区通报;各工作组联合各属地政府不定时检查,督促问题整改,推动习惯养成。
三级联动激发全民参与
一、区级相关部门通过创作歌曲《学会分类丢垃圾》、开展“垃圾分类5道题”有奖答题活动、举行视频培训会等形式营造垃圾分类浓厚氛围,并及时总结有成效的经验做法。
二、各镇街通过有奖答题、张贴投放指引、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等形式,提高居民知晓率。截至目前,发放各类宣传材料46.4万余份,设置固定投放指引牌6.6万余处,设置硬质宣传条幅1885处。同时组织相关业务科室、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工作者、保洁员等8674人分批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
三、社区和村保洁员实行包户制度,每日定点逐户收集生活垃圾,开展上门分拣的同时,对群众进行“一对一”教育指导,切实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质量。
两个行动紧盯投放环节
一、开展“便民投放站”创建行动。各街镇按照居民出行规律和意见建议合理排布桶站点位,已在城区149个居民小区配备分类垃圾桶站600余组。此外,还在每组桶站位置安装桶站亭,张贴投放指引和公示牌,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同时安装面积较大的遮雨棚。为解决投放过程中不卫生、桶站因高温有异味等问题,部分小区给居民配备了擦手纸,在每个桶站喷洒消毒液降异味,并给每个垃圾桶盖安装“小拉手”,设置踩踏式垃圾桶,实现投放全程不触碰,居民配合度显著提升。
二、开展“守桶”行动。所有党政机关干部职工,每周在所居住小区早晚集中投放时段以桶站为驻点指导群众垃圾分类。各小区设置垃圾分类指导员,由物业联合环卫统一配备人员力量,无专业化物业管理的小区则由街乡、社区居委会挑选优秀社区工作者、网格员担任,以桶站为驻点指导群众垃圾分类。目前已调派900余人专职参与分类指导工作,确保专人管桶。同时,各社区动员楼门长、街巷长、志愿者等力量参与守桶,并给予双倍积分奖励。
一个结合提升文明素养
将生活垃圾管理与文明行为促进相结合,将垃圾分类纳入公共文明引导范畴,细化个人、家庭、村居、单位、行业、社会6个层面垃圾分类工作任务,安排公共文明引导员全部上岗引导垃圾科学分类。各村居结合实际创新奖励机制,将垃圾分类与个人利益挂钩,形成督促引导。
一、建立镇街、村居两级垃圾分类监督网络,实行月督导、季考评制度,将考评结果与村居干部绩效工资挂钩,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二、选树典型,将垃圾分类情况作为“健康卫生家庭”重要考核标准,在村内开展“党员户样板间”特色活动,打造垃圾分类标杆、“卫生家庭”示范户,通过以点带面实现整体推进。
三、将垃圾分类纳入“文明积分管理”体系和村规民约,对遵守、支持垃圾分类的群众可给予加分,对不符合分类标准的家庭将减少村级福利。
来源:根据平谷区委改革办材料整理
本文编辑:岩岩